再遇知青,關懷有“知青智慧家”
知識青年,簡稱知青,尤特指從1950年代開始,中國的一批到農村插隊落戶的城鎮知識青年。
重回知青年代,浩蕩的知青隊伍掀起了上山下鄉的高潮,這些城鎮青年響應毛澤東的號召,轟轟烈烈地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。
那些崢嶸的歲月,滿載著青年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的詩篇,而知青們,誰也沒有丟失掉屬于那片記憶的只詞片語,哪怕他
們已“返城”。
位1968年在黑龍江下鄉的知青代表,動容地回憶著他和知青朋友的故事:作為新中國的同齡人,他清晰地記著那年20歲,他到了黑龍江勞改農場——永豐農場下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“我們去農場的時候,真的是戰天斗地。”雖然他輕描淡寫地帶過,卻依稀飽含記憶的澎湃、歲月的艱苦。
在那片艱難的土地上,冰天雪地,他和他的知青伙伴們卷起袖口,掄起鎬,耕種著屬于他們的“北大荒”之情。
“什么活都干過,刨糞、翻土,開墾拓荒。”歷經一個又一個秋冬春夏,在那片曾經沉寂的土地上,燃燒了屬于他們的青
春。
抹不掉的記憶,扯不斷的思緒。這位年近60歲的老知青開始動容地說起了那些故事,仿佛往日重現,或心酸苦澀,或荒誕迷茫,卻也流露著那時候知青們對于美好的追求和向往。即使70年代后的“返城”,大家回到屬于自己的地方,也斷不了曾經捆綁在一起的知青歲月。
“我們已經都邁入了‘天命之年’,老了。”他說起,因地凍天寒,又辛苦勞作,那些知青的日子,很多同伴們落下或多或少的病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月10日,這批黑龍江勞改農場下鄉的知青們聚在了一起,很多人憶苦思甜著:朗誦著那時候自己最愛的詩、哼唱著知青歲月的歌、講述著那些年的故事……
回到廈門的“知青智慧家”,知青們感受著時代的變遷,從什么都沒有的艱苦歲月,到如今“智能”到無處不在的時尚生活。跨越了近半個世紀,他們當中的好多人選擇了與時俱進,偏愛著“智慧養老”。
“這趟福建之行,就是我們輾轉了多個地方,感受著生活,也提升自己的文化格調。”一位知青代表說到。
帶領這群知青們感受“智慧養老”的廈門市佳音在線股份有限公司,對于知青歲月額外傾注,喜迎知青回家,在知青智慧家里,用配置的高科技養老產品與專業的醫師團隊,為知青們進行了各項身體檢查,對其致上崇高敬意。
如果說知青的歲月是一部電影,或黑白交映,或色彩繽紛,情節跌宕起伏,人物相融交錯,卻不離奮斗不息的主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廈門市佳音在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欽致力于智慧養老
從帕丁森綜合癥康復訓練
智能定位拐杖
養老信息化呼叫中心服務平臺
經絡按摩
中醫體檢
互聯網體驗到工業4.0機器人在養老中的應用等
為逐漸年邁的知青們提供一份智慧先前的關愛。
即便廈門之旅,如此短暫,在離開之際,知青們紛紛在佳音在線簽名板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,同時也留住了那些年代久違的情懷。
佳音在線知青智慧家時刻恭候第二批、第三批……知青們的到來,歡迎回“佳”!
轉載 2016-03-18 福建電視臺 海峽微視點 報導